笔趣阁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文学 > 红色脊梁 > 第二三章 捉襟见肘

第二三章 捉襟见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两天之后,郑毅命令一团一营留守老营盘关隘,继续对万安与泰和方向进行监视,其余将士携带大批战利品返回兴国县城。

得知教导师将士获胜归来,三万余民众涌出城北,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通过土地改革运动获得田地、耕牛、农具和种子的乡亲们,已经把教导师当成了自己的子弟兵,成立半个月的兴国县工农革命政府终于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政治宣传、农业生产、户籍登记、军事训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在兴国县革命政府和地方党组织的强烈要求下,教导师迅速召开党委会,挑选四十五名伤愈归队的基层骨干转入地方党委和政府,担任地方保卫部门的领导工作,并拿出五万现大洋支援地方建设,大力扶持县城周边的贫苦家庭养猪养羊,发展副业。

兴国县革命政府在得到大量援助资金后,迅速组建木材厂、砖瓦厂、农具厂、纺织厂等公有制企业,并在城南濒临码头的空地上兴建起一座农贸市场。

教导师师部还派出一个连的老兵和政治干部,帮助县政府训练一千二百人的赤卫队,慷慨地将缴获的八百支莫辛纳甘步枪、三百支汉阳步枪、六挺勃朗宁轻机枪和一百二十支国内仿制的驳壳枪送给兴国县政府,用以装备一千二百人的赤卫队,保卫新生的革命政权。

郑毅的师部也搬出城中条件最好的县衙大院,迁入城南一河之隔的大圣寺,从当地民众手中购买了十六艘木船,在河面上架起一条浮桥以方便通行。

连续一周的忙碌过后,教导师各部进入相对轻松的休整期,盘踞赣州、万安和吉安的民党军队始终不敢向兴国和宁都发起攻击。

根据最新获得的情报,滇军守备师长朱士桂率领七百余名残兵败将逃回吉安之后,立即将一千二百人的吉安保安团补充到自己的守备师中,以每人十个大洋的安家费,紧急征募一千五百余本地壮丁组建地方保安部队,并对吉安城实施军事管制。

吉安周边十公里的各大码头、渡口和陆上交通要道均已设置哨卡,对来往船只、商队和人员进行严密检查。

滇军独立第一旅仍旧盘踞在万安县城,每日均派出小股精干部队对各个方向展开侦察警戒,没有因为教导师的撤离而稍有松懈。

郑毅和李昭、王虎臣等人商量过后,命令特务连和各团警通连停止对赣州和万安之敌展开骚扰,全师各部抓紧时间进行调整,补充兵员,总结经验,寻找差距。

段煨的第三团历经三个月的紧张训练,经过师部的严格考核终于正式成军,在政委李昭的率领下开赴宁都接管城防。

陈敏先的第四团经过补充,已经拥有一千七百余名兴国籍新兵,该团把宁都的防务交给段煨率领的第三团,立即返回北面的东华山根据地,展开为期半年的军事基础训练。

重新组建的教导团迅速搭起了框架。

由全师军事五项大比武的优胜者组成的警卫一连划归教导团,二十余名荣立战功的基层连排长和两百余名仍在养伤的伤员一并划入了教导团。

由宁都开来的一千二百新兵和八百名兴国籍新兵组成五个新兵营,在团长兼政治委员董宗卓和两百余名各级军官率领下,开往北面莽莽大山中的城岗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军事基础训练。

由此,教导师的兵力增加到了五个团又三个营共八千五百余官兵,但在半年之内,能够拉上战场的只有李连山的第一团、赵景庭的第二团和驻扎宁都的段煨第三团,以及得到充实的师属警卫营和新组建的工兵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