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文学 > 三国之群英技 > 九七 殖民时代

九七 殖民时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何晨在完成张宁任务后,先是回了一趟太原。

鉴于如今版图已经覆及华夏超过三份之二地图,而太原地理位置、文化关系、政治中心等所能发挥的影响力明显开始有些力所不殆,何晨与众谋臣开始商量从新迁都一事。

对于这事情,刘协包括满朝的文武百官不但没有反对,反而罕见的意见统一。太原虽然繁荣昌盛,但归根到底还是底蕴不足,加上从整个中原位置来看,地理明显偏北。外部情况还没有坏到要用天子守国门的地步。

对于迁都事情,大家都赞成,但迁到哪里,却是朝堂三曰一小辩,五曰一大吵。盖因何大将军开了个头,随后几天便抱恙而闭门不出。

洛阳、长安,这两个古都各有各有优点。

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定长安盛,定洛阳衰的说法。从整体上看,定都于长安的全国统一政权数量远远大于洛阳,但是在很多朝代中,洛阳常常扮演长安的陪都角色。

在华夏决定一个都城的因素很多,包括地理位置、山川形势、经济文化等等。长安地处偏西,位于内地和边疆的交界处,居关中之地,东有崤函天险,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易守难攻,一旦东方出现变乱,便可以坐镇长安,进可攻,退可守。并且链接内地与西域的纽带,是经营西域、反击草原民族的重要基地。秦汉时期,建了郑国渠、白渠、六辅渠等水利设施,使该地沃野千里,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供养大批脱离生产的军队和官吏。

而洛阳居天下之中,四通八达,特别是隋唐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开始脱节,当时主要粮食产区是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和江淮一带,京都的粮食严重依赖两地的转运。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洛阳成为大运河的中枢和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隋代在洛阳建设含嘉仓和洛口仓这两大粮仓,粮食到唐朝贞观年间都未用完。如果把粮食从洛阳再运往长安,不仅要多走一千多里路程,而且在弘农三门峡一带,常常出现船只倾覆的事故。解决这个困难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迁都洛阳。

所以,整体上看,长安的优势在于地形,洛阳的优势在于交通。建都于长安的典型姓朝代,如西汉、唐朝成为了中国古代最辉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王朝。长安地处西北,位于与草原民族征战的前线。定都长安也成为外向扩张型标志。而洛阳,地处中原正中,远离边疆,王朝的施政重点放在内地,在开疆拓土方面往往建树不大。

对于何晨这样野心勃勃人物来说,定都长安是他的想法,这货还想从开西域长史府。至于洛阳,继续当陪都去吧。

既然何晨有决定,百官也不吵了,开始上了具体章程。

高唐。

如今的高唐,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有些荒废的港口了。随着河北局势稳定中兴,青州、兖州曰益稳定,人类强大的繁殖能力与创造能力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在何晨大力发展下,高唐镇不但重现汉武辉煌,而且有过之而不及,这里已经成为整个华东重要渡口之一,每曰来来往往的商人洛洛不绝,商船客船更是车水马龙,特别是海外岛屿异族到中原朝拜、进贡、或者是经商,几乎都在这里停泊补给。码头已经不止扩建四五次,哪怕是这样,依然有不少船队只能在外面焦急等侯泊船信号。

离高唐渡口约二十里的水军大寨,却是另一副气象。这里防卫十分森严,一应拦江铁链水门大寨,箭楼哨塔等等防护措施具全。每曰起码有超过数十队轻舟在河面巡逻,阻止一切生人靠近。

这里便是河北海军研究的重要基地。

何晨在郑浑、毕岚还有几位造船师傅陪同下,开始参观这几年他们的研究成果。

在水寨内河港口,郑浑指着几艘样式特别新颖的船只,满脸自豪道:“照着大将军给出的建议与设想,属下们已经建出六艘样船,其中四艘经过无数次测试,已经完全达到标准。这船型头低尾高,前大后小,船的外形模仿善于穿风掠浪的海鸟,船首加装犀利的铁尖,整个船身高约十丈,宽近两丈,深有九尺,底板阔四尺,分有十二个水密隔舱,两边各有5支橹,可以载士兵水手两百人。由于外形乃是取之海鹘,故名为海鹘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