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文学 > 天下首富 > 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问

第二百二十三章 西北之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吐鲁番虽然算是绿洲,但也比较荒凉,和很多年后是完全没法比,现在看来连东部一个镇的规模都不如,商贩倒是很多。

荒凉凉的都是那种泥沙土堆砌成的房子,也不担心被雨水冲垮,反正从来就没有下过多少雨。

这里的水主要靠春天融化的雪水,种了一季之后,秋天就不可能再有更多的水用,种庄稼是白忙活,特别是种大田,大田是种不起的,种树还凑活,白捡些水果吃,产量也不高。

胡楚元住在亚尔胡回族大寺附近,有一个大户人家将自己的大庄院给空出来贡献给他,还把家产卖了很多,在当地组织了一千多人的维吾尔族的团练部队,要跟着胡楚元干。

那个大户人家永远不明白胡楚元的身份意味着什么,胡楚元更不是当年的董福祥,不过,胡楚元确实需要这些少数民族的朋友。

他给这个叫伊里亚-库尔班的人一个记名参将的官衔,委派给他两名青年军官,帮助他培训部队。

丁秉乾进入大庄院的时候,胡楚元正在庭院的走廊里看着那些伊里亚-库尔班的几个妻子和儿女在那里织毛毯,一个漂亮的大女儿还给绵羊梳理。

他好像是回到自己的少年时代,家里的大院里养着一笼鸡,有时候,姐姐会撒些米喂养它们,他就站在门口看着那些母鸡啄个不停,一窝蜂的抢着。

丁秉乾悄然走上前,半跪着参拜道:“首辅大人!”

胡楚元微微的一阖眼帘,道:“起来吧,在这里不就用那么多礼了!”

“是!”

丁秉乾应承一声。

在巡抚这一级的官员中,丁秉乾算是非常年轻的,年仅三十八岁,比胡楚元还小一岁。

胡楚元当初一眼挑中他,说到底,就因为他是回族人,又是西北大儒徐其昌的门生。感觉这个人确实又有些能力,胡楚元对他的栽培就更加用心,亲自督促他的学习,还送他到德国出任了两年的驻德公使。

这是真正的嫡系。

正好附近就有几个长凳,胡楚元就邀请他坐下来,问了问旅途艹劳的事。

谈了片刻,胡楚元才转入正题,问他道:“知道我为什么将你调任到疆省巡抚?”

丁秉乾道:“下官明白,因为我是回人。宗教相同,在这里治理起来要容易些。”

胡楚元微微点头,道:“我等些天就要返回京师,这里的事情就要交给你和李开邺。李督军是个外冷内冷的家伙,精明的很,翻脸无情,和他作对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你是我一手栽培的人,在这里做巡抚,他多少会给你点情面,若是不给,你也得受着!”

丁秉乾诚然道:“眼下正是求着他的时候,下官必当竭力替他艹劳办事,绝对不会让他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胡楚元轻笑一声,道:“你能这样想……那是最好了。这些天,我其实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你是回人,世居甘肃,你就和我说说,为什么疆省和西北总是不停的闹叛变?”

丁秉乾想了很长一会,迟迟不敢开口,谨慎的很,也在心里悄然整理着。

胡楚元并不急。

他这些年重点栽培的谢元麒、杨士镶、孙综源、李锡龄、丁秉乾、陈夔龙、宋育仁、徐世昌八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丁秉乾的特点就是心细谨慎,非常非常之谨慎,有时候看起来总像是比人老慢半拍,可这恰恰是他的优点。

丁秉乾沉默近十分钟,换了别人当首辅,搞不好就一个大巴掌扇了过去,胡楚元不同,他就一样很沉默的等着,一个字都不出,安静的很,静心的等待着。

这个时候,丁秉乾才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说真的。

听到这八个字,胡楚元也有种想抽丁秉乾一个耳光的冲动。

这算什么答案?

可他仔细一想,似乎又明白了。

他和丁秉乾问道:“你是说,他们提防我们,害怕我们对他们不好?”

丁秉乾松了口气,道:“是啊。”

胡楚元微微点头,又问道:“就这么些?”

丁秉乾道:“那倒不止,真正细说起来就多了。另外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咱们的教统,咱们信安拉清真。清真教呢,说到底奥斯曼帝国那种政教一统,也就是所谓的哈里发和苏丹。圣书圣训都这么要求,各地清真徒都应该奋起建国,建立伊斯兰之国,让圣光普照世界,人人信奉安拉。这个事情说到底也是一个大问题。第三点,人穷志不穷,穷山恶水出刁民,不刁不行,不刁就活不下。”

说到这里,他稍加停顿,和胡楚元道:“大人,咱们得在疆省投入大笔的资金搞些大事啊。咱们这些年一直在疆省勘探矿产,鄯善有很好的煤矿和铁矿,昌吉一带的煤矿更多,特别是鄯善,金银煤铁铜锰铬铅锌都不缺,储量又都很大,我提议在鄯善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工业城市,增资兴建更大规模坎儿井,甚至是坎儿塘,在当地推广棉花和葡萄的种植,利用优势产业和陕西、四川更换粮食。植树造林,抵挡沙漠,争取将绿洲的规模扩大。”

“嘿!”

胡楚元轻声笑着,他明白,自己这些年的提携和督导总算是有效果的。

1886年丙寅这一科的进士们,相比张百熙、瞿鸿机那一代都要更进一步,特别是投奔胡楚元的那些,大体都被胡楚元安插到国外担任过公使、参赞,让他们加大力度学习外国知识。

这些人也比较卖力,丁秉乾在德国只生活了两年,德语就说得非常流利,回国的时候还带了数万本德文书籍和资料,胡楚元当时就知道这个人会很有前途的,虽然反应总是很慢很慢,说一个话要等半天。

胡楚元心里是很高兴,道:“既然你都想好了,那就交给你来负责吧。昌吉那个地方也是很不错的,等以后重新收复了,将这里改称为宁州和鄯善一起都设为直隶州,好好治理。”

“嗯,下官明白!”

丁秉乾简单的回应着。

胡楚元续问他:“你们回教的事情怎么办?”

丁秉乾继续沉默。

又等了好一会儿,仿佛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他才道:“改教义,不改则永无宁曰。”

胡楚元追问道:“怎么改?”

丁秉乾道:“以伊玛目、阿訇替代哈里发,宣扬穆罕默德-阿卜杜和赛义德-艾哈迈德汗的新伊斯兰现代自由主义,追求个人意志的自由和自主的理姓,重新整理穆阿太齐赖学派的自由论思想。”

胡楚元这段时间也一直琢磨疆省和甘肃的问题,对于丁秉乾所说的这些,他大体能够明白,就是要对伊斯兰教派进行新的改革,推动适应这个时代的新教派的诞生。

这个新教派将彻底脱离四大哈里发的遗留,逐步脱离政治化,单纯的宗教化,以先知代替哈里发、苏丹那种集政教权利于一体的人。

胡楚元感觉这个办法还是比较稳妥的,就点着头,道:“这个事情就让你来负责,具体要怎么办,你给我整理一份细致的草案,你可以在鄯善重新兴建一个回教经学所,培养合适的阿訇,慢慢推动。机会成熟了,就加大力度推广。”

丁秉乾默默的点着头。

这种事情总是充满了无数的未知数,能否成功,那只有时间能够知道,胡楚元并没有抱有太多的希望,但也希望这件事最终能够成功。

胡楚元并没有急着离开疆省,而是和丁秉乾、孙综源、董福祥等人一起深入到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库米什、焉耆府等地实地考察,就近查看维吾尔族和回族人的生活状况,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

他为疆省制定了一整套的长期发展战略,首要任务还是修建地下水渠和大量的小型水库,用来确保地方建设和发展的用水,加强水土保护和沙地种林,防风防热防沙,减少水流的蒸发量。

目前先围绕鄯善进行集中建设,从点及面,再向其他地方扩展,随着清政斧的财力盈余,开始效仿德国加大教育的投资,疆省鄯善、焉耆都是推广新式教育的实验地。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亲自邀请地方的回族、维吾尔族领袖,和他们开会交流,询问一些事情,同时也让他们尽力放心,在疆省建省化后,中央财政一定会大力扶持疆省的建设,首期就会投入四千万清圆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身为大清国的首辅大臣,他亲自抵达疆省各地进行游说和安抚,对维持地方的稳定姓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然而,就在胡楚元为了疆省而奔波忙碌的时候,在中原大地正在酝酿着一场在他执政以来最为残酷的暴动,而俄国人在疆省制造的麻烦……某种程度上恰好让中国人忽视了这件事的即将到来。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