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转变之快,比六月天的天气还要无常。本来是风云变幻,电闪雷鸣。谁知一夜之后,天朗气清,云淡风轻。
媒体和关注事件发展的市民和一些为了争取支持的立法会议员、区议员,都很不明白为什么警方会突然偃旗息鼓,是否受到什么外部的压力,或者和社团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大多数的媒体和市民都倾向于后者,因为这事可是新上任的港督大人尤德爵士亲自下令。在香港,还会有谁能够威胁到他?还有谁能够阻止到他的命令?
有这种想法的人占了大多数,既然有了想法,警察暂时不出来解话,当然要更加深入去猜测。达成了协议,倒底是什么协议?警方在这中间是扮演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是否为了自己的职位,还有前途,和哪些十恶不赦的帮会成员混在一块,罔顾自己的使命和市民的安全、利益。
在这上面,报纸、杂志自然就成为了多种猜测的主要发表地方。不用总编和老板指示的传媒记者,把所有自己能够找到,想到的籍口、解释统统都放在纸面上,让香港市民在茶余饭后多了不少的谈资。不过大多都是抱着愤怒的情绪,看着已经放松戒备,轻松巡逻的军装警员也不大友善,甚至有些冲动的市民还会当着警员的面说了不少难听和讽刺的话。
警察成为过街老鼠,是自从有了廉政公署后就从来没有见过,人们仿佛回到了五六十年代的“四大探长”和“四大家族”时期。警察是穿着制服,御准的土匪。和帮会人士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他们狼狈为奸,做尽非法、违法之事。
其实这些警察也很憋屈,他们何尝不想维护正义,为香港市民创造一个和谐(和谐万岁)、稳定、美好的香港呢?接到命令去打击社团成员和扫荡社团产业,大多新扎师兄都满怀激情去执行上级交代的任务,不但毫不留情,甚至连一个角落、缝隙都不放过,慕求能够找到更多的犯罪证据,将这些不法分子,惩之于法。
可他们辛辛苦苦找回来的证据,还有抓回来的人,却不能成为指证大多社团重要成员的证据。不管是在夜总会、酒还是歌舞厅找到的毒品和武器,能够成为证据指证的,只有这些娱乐场所的持牌人。可经过短暂的调查取证,发现这些持牌人根本就不是社团的成员。他们中有退休的老人、伤残人士和牛大的字都不认识一箩筐的家庭主妇,中环、油尖旺、新界、离岛、屯门等乡下地方的无业游民、流浪者和瘾君子,甚至还有正在监狱里服刑的罪犯。可是这些人根本就不是社团的主要成员,可能连自己什么时候成为了这些娱乐场所的持牌人都一无所知。
至于哪些抓回来的,基本都是在社团最底层的人。砍人行先,死也死先的那种炮灰人物,对社团的高层人员和结构、运作大多都是不了解。这部分人的口供对警方和没有差不多,当然这中间也有些“热血”青年,大声喊着自己是拜关二哥的,不会那么没义气,出卖社团。其实他们知道的也根本不多,出不出卖都没关系。
可在这些警察看来,这次的大行动,还是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他们都相信只要再次花费点时间去深挖,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有力证据,把为害香港的三大社团连根拔起。
正当他们踌躇满志时,却是接到了自己的鬼佬上司发出的命令。所有人,包括正在执行任务的所有前线和支援警员,都必须结束现在的行动,回到各自的警署报到,还有收拾所有收集到的证据,统统要带回警署,带队的警官要在最短时间内,写一份完整的行动报告递交给各警署的指挥官。
连续两天的扫荡,自然找到了不少证据和证物。剧哪些守在警署门外的记者看到的,拉证物的货车都用了十多辆,还不算哪些抓回来的人员在内。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警方已经收集到足够的证据来起诉,可接着的事态发展,却完全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连几天,不管是媒体和市民,都严正关注(多么像政府对待国际事务的态度,钓鱼台是这样,南沙也是这样。什么时候不再靠张嘴去关注,而是开支舰队守护我们神圣不容侵犯的国土)警方接下来的举动。这种关注的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每年一届的香港小姐选举,让刚刚结束的选举,很多市民连哪位佳丽夺得冠军,都是在报纸的娱乐版上得知。
还是一如历史,梁韵蕊夺冠,邝美云获得亚军,季军是寇鸿萍。本来是大热门之一的翁美玲,却是在最后的评委评分中,只是排在第八位。让满怀信心的她,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冯奕枫花尽心机才把梨花带泪的翁美玲哄好,转啼为笑。
不过注定这一届选美出来的港姐要失望了,她们受到的关注程度远远达不到以往,让无线电视都措手不及。
可又有什么办法?现在市民和媒体最关心的就是警方什么时候出来,为他们所做的事解释。至于港姐是谁,不就是美女一个,又不是自己老婆,只能看看就算,还管得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