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洲犹豫道:“今天晚上怕是不成,要不改天。”
“哥随时奉陪。”张正神采飞扬,似乎已经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离开了政府大楼,郭小洲心中已经开始琢磨怎么给张正反挖一个坑,一个让他跳进去起不来的深坑。
…………
…………
接下来几天,郭小洲每日忙个不停。太和要组建集团公司的风言已经正式传开,整个周康都为此震动。
太和厂的三巨头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其中有大半都是饭局邀请。其中不仅有周康纺织业的各私人企业老板,甚至各市直机关的头头脑脑也纷纷出击。
原因无它。前者是为了搭上太和大集团的顺风车,希望成为太和集团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或者能拿到合约。后者则希望能在太和集团这个庞然大物中安插进自己的亲属或者朋友。
其中找到郭小洲头上的人最少,他毕竟是外地人,在周康认识的人不多。即使如此,电话也把他骚扰得不轻。
不过,这段时间谁也没有徐有才忙。自从他进入太和厂改制小组和集团改制小组联络员后,郭小洲很少能见到他。但是徐有才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汇报工作。让他足不出户,却能掌握集团改制的全部动态。
郭小洲本人也觉得自己没看错人,走了一步极好的棋。别人推荐什么人,也许里边包含着这样那样的利益因素。他在周康才认识几个人,推荐起来谁都不会怀疑什么。
这一天,张正再次给郭小洲打来电话,说赵书记有请。
郭小洲接到电话后,从抽屉里拿出早准备好的“招聘计划”,准点来到赵卫国的办公室。
张正等候在办公室门口,趁握手的间隙,给他塞了两张卡,郭小洲低头一看,一张是当地最大超市的购物卡,金额三千元;另一张是黄朝酒吧的VIP贵宾卡,酒水一律六折,免包厢费。
他顿时知道,张正这是逼他开口。
“我们之间何须如此。”他笑了笑把购物卡塞回给张正,留下了黄朝酒吧的贵宾卡。
张正自嘲一笑,把他领进了赵卫国的办公室。
赵卫国升任市委书记后,他还是第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
张正殷勤地给他倒了杯茶后,站在一旁。
赵卫国起身来到沙发前,笑着对郭小洲说,“省委、市委已经同意太和集团的规划,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明确国企改革的方向、目的、原则、重点和方式,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务必打好这一仗。”
郭小洲笑着说,“这是好消息。有了省市的支持。这场战役想不赢都不行。”
“小洲啊!你可千万不能轻敌啊!”赵卫国说到这里,抬头看了张正一眼。
张正心中一叹,赵书记还是没把他当自己人,朝两人笑了笑低头走了出去。
看到张正离开,赵卫国若有所指道:“听说郑市长非常欣赏你?”
郭小洲心中一紧,正要解释。
赵卫国大度地摆手道:“你无需解释。是人才谁都会欣赏。只是我没想到,郑市长这个大老粗还有点欣赏水平嘛!”
郭小洲知道赵卫国自视甚高,他很难得瞧得起谁,而且警惕性太高,连自己秘书都不敢相信。完全靠工作魅力和权威驭人,凝聚力不够。
如果赵卫国能信任张正,让张正看到希望,以张正的小聪明,他绝对不会选择外放。跟着赵卫国一路升迁,前途无量!
正由于张正太了解赵卫国了,才不敢把未来全赌在他身上。
“今天找你来,是想听一听你对集团管理层组建的意见。”赵卫国终于说到正题。
郭小洲遂拿出他准备好的计划书。
赵卫国接过来一看,不由抬头瞟了郭小洲一眼。不知道是惊讶郭小洲的聪明,还是自己的心思被下属猜透而产生了某种复杂心理。
五分钟后,赵卫国放下计划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招兵买马势在必行。但是管理层外聘的人员太多,不是好事情。比如白湖农场组建的白湖棉贸,你就是外聘一百名管理好手去也没用。”
郭小洲回答道:“双管齐下,太和以及几家上下游企业,本地人居多,可以采用大量外聘人员充实进去,白湖棉贸原则上全是外地人,那么我们应该充实进一些周康本地人,稀释管理层的人员结构。”
“哦!你具体说说。”赵卫国很感兴趣地看着郭小洲。
“比如白湖棉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我推荐太和厂办主任柳则奇同志。他是太和的老职工,不仅了解太和,也了解织布,毛巾,服装等企业,他去了后能起到一个上下沟通的纽带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有丰富的管理层经验,能在风雨飘摇的太和担任五年之久的办公室主任,很有一套。”
赵卫国作为市委书记,他的精力只能去掌握该掌握的事情,他绝不会知道,这是郭小洲有意开始清洗工作。柳则奇作为太和三朝元老,担任了办公室主任五年,在他的任期内落马了好几任厂领导,要说他完全没事也不可能。只能说柳则奇做事谨慎小心,胃口不大。
最关键的是,柳则奇是严大宽的人,如果柳则奇留在总公司,再加上宋为成,然后严大宽再塞一两个心腹进来,太和就大半姓了严。
“这个可以考虑,郑市长欣赏你,他不大会为难你。说实话,我现在只担心白湖棉贸,因为白湖历来都没有归属感,他们的领导层阳奉阴违,甚至明目张胆唱反调。只派一个柳则奇起不到多大作用。”
郭小洲心中一动,“您认为张秘书去担任白湖棉贸的常务副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