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文学 > 华人1892 > 第218章 对沙俄作战准备(一)

第218章 对沙俄作战准备(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这个时代严冬时期,大家都得猫冬,以度过远东地区寒冷的冬季,冬天的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摄氏度,冰雪覆盖了千里大江。此时的黑龙江像是一条在群山莽原中飞舞的银龙,像是一条飘逸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玉带,也只有毛伟人的诗词里的精彩词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可以用来形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吧。

进入冬季要做的事情相当多,最主要的是利用冬季停船期间集中修船,黑龙江江防舰队的舰只也不例外,半年航行半年停运,是黑龙江航运的致命弱势。夏天的航行期对黑龙江航运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宝贵得按小时计算。航期中一般是不安排营运船舶停船修理的,如果因为上一年冬天没有修好船,而需要停船检修的,通常要按着重大事故追究责任的。因此,冬修实际上是夏航生产的延续,是航运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冰上修船,是黑龙江航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修船方式,也是一道让人眼界大开的风景线,也是恶劣环境中,中国人自己为了适应环境而创造的工作方式吧。船舶进入冬季卧泊基地,除少数需要进船厂换底、大修的船舶之外,全都冻在冰上。船员们先是围着船体打冰,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贴着船体打出一个一个冰槽,打冰槽可是一个技术活,每天只能打到与冰冻厚度相同深度,但是不能打漏,一旦打漏了,江水涌上来,就是前功尽弃,还得从头开始。头一天大完的冰槽下,冰层继续向下“速冻”,第二天继续往下打,在打冰的同时,随时用垫墩架在露出冰面的船体下,直到船底全部露出冰面,整个船就像架在一个干船坞上。之后就可以按照冬修计划,进行除锈、挖补、刷油、抽轴、换套、检修推进器等项目的维修了。

冰雪覆盖了大江,也给黑龙江航运创造了一个可以集中学习、培训的时机,我们称之为“冬训”。船员们在集中休完了夏航期积累下来的法定假日之后,分别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各单位的大型会议一般也都安排在冬季举行。下航期分别工作在各自船上的船员水兵们,此时相聚在一起,或讲讲自己那里的故事,或天南地北地侃上一顿大山,或哥几个找上一个小饭馆喝一顿小酒,其乐融融,这是只有黑龙江航运人才能享受到的一种沟通,也培育了黑龙江航运人特有的“重感情,讲义气”质朴的行业风气。

金雨给自己定下的任务就是在这冰天雪地里,和驻守边疆的江防部队和猫冬的船员们,同甘共苦生活到明年开春,自己脱离一线部队太久了,是时候在了解一下一线官兵们的士气和想法了。

在东北日本海出口方向:听得见日本海风呼啸,却望不见海水浪花。如果你观察中国东北地图。你会发现靠海的地方都属于沙皇俄国,俄国将吉林珲春这个紧靠日本海的江海出口彻底封死。东三省距离海岸最近处仅十五公里。可是没有我们一寸出海口了。

在原来的世界里,从黑龙江至乌苏里江,中国一侧居民已经看不见大马哈鱼,上游俄罗斯一方架了拦江鱼网。在上世纪30年代,黑龙江至乌苏里江的马哈鱼是中国居民的家常菜。从一些自乌苏里江流域工作退休,回家养老的老人嘴里还可以听说到,早年沿江居民冬日早上就可以破冰捕鱼。马哈鱼比山东渤海的鲅鱼好吃,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见马哈鱼了。你就可以想象现如今的俄罗斯政府,实际上是多么可恶了。

历史上中国曾是日本海沿岸国。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把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间约40万平方千米的我国领土割给俄国。1886年10月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珲春东界约》,就曾肯定中国从图们江口出海的权利。

这一条也让新中国海军,对海参崴沙俄舰队和军队。拥有相应的威慑力。中国海军在远东地区的实力,已不是沙皇布置在远东的太平洋舰队可以比拟得了的,国防军在防备着沙俄军队。沙皇此时何尝不是在劳心费力的防御国防军的军事压力呢?

中**事力量一旦强盛起来,沙皇在东方的防御压力,一点都不比在西方欧洲的西线,与奥匈帝国边境线上弱上半分。在广阔的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新疆地区,中亚地区,远东地区,不驻扎300万军队,就别想和新中国国防军近千万军人对抗,如果在算上中国南方联合军政府的军队的话,那就更恐怖了,尼古拉二世现在同样是一个头两个大。近万公里的西伯利亚防线,怎么防御和进攻。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事情。

金雨在拖延时间,建设自己的大西北和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系统。沙皇尼古拉二世,何尝不是在派遣军队和农奴,加紧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呢?他企图通过铁路加强对中国东北远东地区的控制,和新中国在远东地区争夺霸权和保住沙俄在远东出海口的迫切心情,任谁都看得出来。

这又在其通过扶持满清流亡政府,在法理和道义上占据大名义,以维护其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可事实上,面对新中国庞大的军事压力,沙皇尼古拉二世,一直在辅助着沙皇的老师,东正教事务总管理局局长颇别多诺斯柴夫,现在都已经骑虎难下了。沙俄是个人口大国和领土大国,可是中国是一个比沙俄还要大得多的人口大国,现在由不得沙皇不向西伯利亚和远东,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财力,不然的话,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地方,在未知的时间里,会脱离沙俄的掌控,这些地方历任沙皇在这些地方投入的时间,人力财力,千百年来,实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让我们看看沙皇在19世纪末期,俄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为了发展国内经济,沙皇开始关注起西伯利亚地区。更重要的是,当时英美日等列强正在远东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亚的战略地位凸显出来。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也为了实施沙俄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其实早在19世纪中期,有关部门就已为修建铁路进行了大量论证工作。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发命令,决定首先从最东端的海参崴动工。1891年5月,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1892年7月,铁路工程又从车里雅宾斯克往东修建。由于事关重大,俄国最高当局自始至终对该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于1892年成立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特别管理委员会”,皇储尼古拉亲自出任主席。

然而铁路的修建却是异常的艰难,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与山脉、面积辽阔的永久冻土层外,恶劣的气候成了最大的考验。在西伯利亚,冬季的温度能达到惊人的零下50c,而在盛夏又经常出现近零上40c的高温。巨大的温差经常造成钢铁脆裂、设备损坏。

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成千上万的俄国贫苦农奴以及服苦役者参与了施工,他们冒着严寒酷暑,开山搭桥,铺设枕木,很多人因劳累致死。另外,俄国还必须为铁路的修建付出高昂的代价,作为欧洲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沙俄几乎要倾尽国力才能承担起惊人的费用。仅在1891年—1901年间,俄国就为西伯利亚大铁路花费了14.6亿卢布,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军费开支。经过13年的艰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干线才开始通车,而收尾工程则延续到了1916年。

这些都是沙皇俄国政府,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远东计划’,人力财力的消耗之大,人人都可以想象得到的。在二十世纪之初,你能想象自己刚刚耗资15亿卢布,死伤无数国民,堪堪就要修通通车之时,却又随时都会因为战争关系,让这些投入打水漂嘛?

金雨完全相信沙皇尼古拉二世,会和自己赤膊上阵厮杀开来的愤怒表情,会多么的生动怕人。(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