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文学 > 立鼎1894 > 第二七七章 狗急跳墙的清廷

第二七七章 狗急跳墙的清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浩拿出的是典型的“合资建厂”附带协议。

那十万套单兵装备和武器不过是个引子,洋鬼子更在意的其他产品,他们肯定只需要生产技术,而不希望购买产品的。

这时代,只要是沾点儿“新技术”边的东西,都是暴利。杨浩可以拿出成千上万种,只要他们有那个能力消化掉,能把市场打开。

不过要想得到技术,以他们往常的巧取豪夺策略根本行不通。就算他们现在知道杨氏的老巢在一个小地方,可谁都不认为那里是一切产品的发源地。没别的,时间太短,建造工厂根本都来不及。

摸不到根底,找不出源头,连生产工人都不知道在哪儿,就没法盗取专利和设计,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跟杨浩合作。

而杨浩提出来的要求貌似也很简单,想要哪一种产品,可以,在中国建一个工厂先。

还不是随便他们糊弄的工厂,必须是按照杨浩给出的设计要求,实打实的建立起来,里面的设备也是洋鬼子能够提供的最好的,并且他们必须提供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些工厂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中国带学徒,培养人才。

杨浩把整个思路跟众人说差不多,总结道:“凭借列强提供的工业设备和从建设开始的人员培训,可以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一整套的基础工业体系。更重要的是拥有基础知识的人才。那之后,再对他们做进一步的提高,就能形成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真正的工业力量!”

先不说他这计划能不能成功吧。所有人对这一打算无不表示极高的赞赏。

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由衷的叹道:“鄙人今日方知如何是做洋务,朝廷绸缪二十余年,一直停留在‘用’的层面,从未想过在‘理’的根基上下功夫。如此才一直受制于人。而今以杨先生所绸缪经营,数年之后,中国可真正在工业一事上与列强比肩!”

另一位太古洋行的郑翼之连连点头:“正是正是!不料竟有一天,洋人须得求到咱们头上。以我中国人聪明智慧,必不会取得弱于他们之成就。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呀!”

一大帮子买办商人,乱哄哄的喝彩,不知道有几成是出于真心。不过至少几个月来,他们掺和的所有项目都赚钱了。这也增添不少的信心。

杨浩向来不信任商人和买办的节操,中国肯定会有许多真正的实业家出现,却未必一定会产生在这群人里面。做熟了买办生意的,对低买高卖之间的暴利习惯已久,同时他们也最擅长借洋人的势,以他们掌握的那点外洋知识来糊弄没见识的本国官员。如今要逼着他们走实业路线,说立马就转过弯来,谁信啊!

不过杨浩不着急,他现在有的是东西对这些人诱之以利。毕竟这些人是中国目前视野最开阔、脑子最灵活、胆子也最大的一群。把他们用好了。也会带来极大的初始便利。

因此,等他们纷纷发表完感慨,杨浩意味深长的道:“我希望在不久之后。诸位可以凭借多年来与洋人打交道的经验,把咱们中国自己产出的商品,卖到洋鬼子的地盘上去!把他们从这里赚走的钱,十倍的赚回来!这才是一名大国商人应有的气魄!”

“是是是!杨先生所言极是!”

“的确应该如此,以前都是洋人在咱们地头上张牙舞爪,而今咱们也得趁机会还回去。都不缺胳膊不缺腿的。凭啥就一定吃他们的汤水?”

“我看行啊,咱手里也不是没有硬家伙。何至于一直受制于人?咱中国人学什么都快,我估摸着有个三年五载,也就差不多了。”

不论出于真假想法,杨浩的结语博得一片声的喝彩赞誉。

接下来,他们就即将进行的与各国谈判事宜,开始确定基本原则,拟定谈判内容,商定条件细目,选拔代表人员,以及相应进行的同步消息报道,外界舆论宣传煽动。甚至谈判过后具体的设厂地址和资金调拨,都要作出预案。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历练,炎华商会这个群体的股东和执行人员基本都熟悉了全新的运作模式。所有这些工作,不过是比以往单纯的扶植计划多了一点而已,可谓轻车熟路。关键在于能否真的把洋鬼子们得讹诈得逞,这却需要杨浩来保证。

等全体会议通过总则,分部门小组的继续工作展开的间隙,宋云生偷空来找杨浩,忧心忡忡的问:“如此这般得罪洋人,他们岂能罢休?以其豺狼性情,必然要报复回来。就是弄一些滥竽充数的人过来敷衍塞责,咱们也受不了啊!”

这个计划太庞大了,不但牵扯到充实北洋大学的外聘教授,更要同时兴建多所专业大学来跟进工业建设所需。可以说,从一大批基础工业的建设时,就要招收学生,在实践中同步学习,在投入生产时完成他们的基础知识教学。

这里面,外来人员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最后出来的是好苗子还是歹笋。

洋鬼子压根就没有让中国强大的心思,在华的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举个例子,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不止一次的把一些英国农民和无赖水手,说成是专业人才强行塞进北洋水师,那个泰来就是其中的代表。

另一位被李鸿章极为信任的德璀琳更是无耻,就在前不久,弄了几个狗屁不懂的混子当成海军专才,塞给李鸿章。因为之前有汉纳根、瑞乃尔几个还算不错的专业人才的榜样,李鸿章也没怎么怀疑。结果这几个人到了威海卫胡说八道。给杨浩毫不客气的在报纸上揭短披露。

说到底,洋鬼子一贯的做生意原则就是,能骗就骗。实在玩不过去才跟你老老实实的遵循合同。说他们天生具有契约精神?扯淡!

杨浩笑道:“你大可不必忧虑。我国多少也有几百号留学欧美回来的人员。他们在清廷之中混的并不如意,全部拉来当教授还算合格的,起码分辨来的人是水货还是真材实料,问题不大。在后面,不还有我吗?”

宋云生对此绝不怀疑。远了不说,就眼下已经建成的第一所技工培训学校,里面的上百名讲师。之前还都是鲁东南的落魄书生、不第秀才。经过半年的学习实践,他们已经可以照本宣科的给招收的技工学员一边扫盲一边指导实习。

不过他主要担心的还是前一样。以洋人的尿性。肯定舍不得花大价钱老老实实买东西,能抢的何必费那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