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文学 > 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 第六卷 第二十九章 被接纳的喜悦

第六卷 第二十九章 被接纳的喜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个人的孩提时代如果比较健康,那么生命的坦途便“八九不离十”,就算今后再遇到什么坎坷,化险为夷的可能性也会比那些童年成长不利的人大的多。心理学通过多年研究证明,人生的性格经验中,95%以上来自童年经验,也就是家长为孩子塑造的家庭关系。

这里面包括两种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一般说来,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夫妻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最好的沃土。 反之,如果夫妻关系不良,那么孩子健康成长的概率便会大大降低,甚至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与夫妻关系不同,亲子关系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接纳,如果这个“无条件”完成得较好,孩子的人格就会比较完整,德、智、体就会最大程度地得以良性发展。因此,若想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学会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说来简单,可做起来,接纳孩子却是一件相当难完成的工作。

生育时,父母是接纳孩子的,但只要当孩子长到会说话,许多父母就会开始对孩子有条件。

比如当孩子哭泣时,特别是对男孩子,父母就会说:“男孩子不哭”,“不许哭”或者“男儿有泪不轻弹”……

当孩子生气时,无论是同小朋友或是同老师,或者是因为家长,或者是跟自己较劲,当他们表达情绪时,大部分家长一定要禁止孩子的发作,甚至不许他们表达反对意见。比如说:“你怎么敢跟大人顶嘴?”,“你再说,我就打你”或者“都是为了你好,你急什么?”

当孩子恐惧时,无论是怕黑或是怕高,或是恐惧一个游戏、玩具,甚或是一个动物。一个故事,许多家长也会鼓励他们别怕,甚至为了培养孩子的大胆,还会存心吓唬他们。

总之,在家长的认知经验中,怒、哀、惧都是不好的,不对的,这种暗示,就会为孩子形成一个观念:我真正的情绪是不被接纳的,我是没有权力表达感受的。

后果呢?当以上的情绪能量未得以流通时。便阻塞在身体里。永远不会消失。当遇到相关的人或事的时候。特别是这一事件与父母的禁止有相似之处,那么,发作便难以避免了。

比如一个孩子因为诚实地告诉父母自己的考试成绩而遭到打骂,而且父母不允许他哭泣、愤怒和恐惧。那么,这些能量就被积存在身体里。

长大后,当他自己认为业务不够完美,或者妻子对他表示不满时,这个信号就被激活,他就会特别焦虑,因恐惧而发作,又因“我的悲伤不被接纳”而不敢说实话,总找借口掩饰。

从而。他也不喜欢有人批评他,甚至忍受不了上面有人管他。这就是父母不接纳孩子四种情绪的后果。

无条件的爱,是接纳孩子的所有表达,如果孩子哭泣、愤怒、恐惧,家长第一件事。不是把自己认为的好与坏,对与错拿出来,而是要问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那么你一定有你的理由,能跟我说说吗?”

当孩子如泣如诉地表达之后,父母不能评断所谓的对与错,而是应该讲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能听得懂的故事,不是大道理,是一个自己当年的类似故事,或者是书本里的某人和某事,讲完了也不要总结性发言,除非孩子提问。

这就是分享,不是否定与禁止。

如此,孩子得到尊重,他就会得出结论:我的悲伤被接纳,别人愿意与我分享、陪伴和理解我。

后果,就是当他长大后会交下真正的朋友,再遇到不开心的事,有哀伤的情绪时,他就不会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他的肾不会虚,体质差不到哪儿去,一般来说,能够充分表达情绪的人,健康和长寿的概率相当高。

哀伤是告别的能量,如果孩子能够顺利地哭完,没有中途遭到禁止,那么他的情绪也就宣告完成,不会留下什么心结。

比如一个亲人或小动物离去,孩子会哭,如果顺利地哭完,那么这个离去就不会为他留下分离焦虑的后遗症,将来若再遇到亲人离去、失恋、离婚,或失去心爱的东西,或者因某种失败而摔倒,也不会过于痛苦。

可如果他的哭泣遭到禁止,那么当他长大后遇到上述事件时,便极有可能过不去那个坎儿。

愤怒是保护的能量,如果愤怒没有得到引导和认可,那么孩子长大后,当遇到真正的危险和侵害时,便没有能力防御,甚至连手和脚都抬不起来。

比如一个男孩子总听妈妈说:“一定不要欺负女孩子,好男决不和女斗”,好了,上小学时,女孩子真的欺负他时,他只能跑;再长大后,一个女生喜欢他,遭到他的拒绝,于是那个女生想方设法地侵犯他,他也不敢反抗或为自己申辩;再长大些,到了单位,若有女同事喜欢他,或者一个女人想占他的便宜,他不从,就挤兑他,他也不敢动一动,甚至连为自己伸张正义的想法都没有。这就是童年那些负面暗示的效果,也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可是,当他小的时候,当第一次遭到小女生的欺负时,他的第一反应也是反击,如果这个天性得到支持,那么他将来也不会有这么多委屈。

然而,传统的观念和教条,还有所谓的母爱制约了他,让他丧失了自卫的本能。因此,家长不是一味地要求他不和女斗,而是应该引导他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包括与男孩的冲突,这就需要父母共同完成,最好的方法,是讲一些孩子能够听得懂的故事。

另外,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们总爱干涉,其实,他们自己有智慧完成从冲突到化解的过程,如果不是矛盾过于激化,过了一会儿。他们就会握手言和——从中,他们学会了调整关系。

可家长的参与会让他们认为:一旦发生矛盾,必须有人站出来当中介(调停),否则,我们自己是无法,也是无权调解的。

现代社会,多少年轻的夫妇自己无力调解矛盾,而必须由家长、权威,或心理医生的介入,才有可能克制自己。也就是说。他们丧失了自调能力。那么。当他们每天都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摩擦都必须经过他人的介入才能够得到处理呢?他们依赖感,到底是拜谁所赐呢?

可见,他们从小在遇到这些事时。就已经被父母或老师代替了,他们的本能界限已经被侵犯得一塌糊涂,还天真地认为这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接纳孩子的冲突,认为矛盾是不好的——多少家长这样认为?

不接纳孩子的摔倒,认为摔倒是不好的;认为急躁是不对的,认为不叫人是不对的,认为爱玩是不良的,认为胆子小是不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