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文学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135章 向崇祯要人

第135章 向崇祯要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内阁朝房。

四位阁老再次在大堂聚齐。

表面上看,四位阁老正在讨论恩科考题的事情,但其实都有些心不在焉,甚至出现了鸡同鸭讲的情形。

不用多说,四位阁老都在等内务府发债的消息。

这次发债的结果绝不会差,这点早就形成共识。

毕竟堵在贡院街上的那一千多辆马车可是做不得假。

但是这次发债究竟有多好,史可法他们四人就无法想象。

最后还是姜曰广沉不住气,先问道:“你们说,内务府能卖出多少债券?”

高弘图说:“从八府一州赶来南京购买债券的缙绰商贾少说也有上千人,按照一家五万两银子来计算,至少五千万两!”

“五千万?”姜曰广人都懵掉,“这么多?”

解学龙有些心虚,摇头说:“应该没有一家五万两这么多。”

别家多少不知道,反正他们解家筹集了十万两银子买债券。

“解阁老保守了。”高弘图哼声道,“仆已经托人私下打听过,这次来南京买债券的大多是有头有脸的大缙绅或者身家不菲的巨商大贾,那些身家只有几万两甚至几千两银子的小缙绅或者小商贾,根本就没几个。”

“此事并不奇怪。”解学龙道,“那些小缙绅、小商贾或者消息不灵通,或者嗜财如命不敢冒半点风险,所以对此无动于衷也是可以理解,毕竟债券这种事情乃是由圣上首创,未来究竟如何谁也说不准。”

机会永远留给先人半步的群体。

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这个逻辑。

姜曰广忽又问道:“如果缙绅和商贾真准备了五千万两银子,你们说,圣上会发卖多少债券?还会是之前说的两千万两吗?”

“这怎么可能呢。”高弘图道,“谁还会嫌银子多?”

“仆也觉得不会。”解学龙道,“圣上肯定会临时增加债券。”

只有史可法从始至终没有说话,蹙着眉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心情?

高弘图三人正说话间,户部左侍郎张有誉忽然气喘吁吁的跑进来。

“四位阁老,卖完了!”张有誉喘息着说道,“内务府的债券卖完了。”

“啊?这么快就卖完了?”高弘图急声问道,“总共卖出了多少债券?”

“两千万两。”张有誉道,“就卖了之前说好的两千万债券,多一两都没有。”

“啊?”这下又出乎姜曰广他们的意料之外,“圣上竟然真的只卖了两千万两?”

“圣上湖涂。”高弘图跺着脚说道,“这么多缙绅和商贾上赶着送银子,内务府为什么就不能多卖些债券?内务府银子花不完,可以给户部嘛,户部现在也缺银子!”

这次姜曰广和解学龙却没有附和,把银子给户部?高硁斋你想什么呢?

圣上不从户部来掏银子就不错了。

……

此时在南宫。

价值两千万两银子的债券已经全部售罄,买到债券的缙绅商贾都是高兴异常,虽说买到的额度只有预期的一半,但是也已经不错了。

接下来就是交割银子同时校验银子成色。

这就是拿银子做货币的不方便处,银子有成色的。

不同产地的银子及不同银矿生产的银子,成色都不一样。

所以在流通过程中,就需要对银子成色进行校验,确定价值。

比如银子成色十足,称为足色银,如果成色不足就要打折扣,这就需要经验很丰富的专业人士对银子进行评估,判定其折色,九成或者八成,甚至七成。

所以交割并且校验银子的环节需要非常小心,而且很耗时间。

缙绅商贾按照次序,赶着自家马车逐次上前交割及校验银子。

“孙翁,这是债券,您可收好喽。”马鸣騄将两张面额分别为一万两及五千两的债券递给面前商贾,又叮嘱道,“另外记住喽,债券不可以转让或者转卖,只能本人或者直系亲属兑付,一旦债券赠予或者转卖给了他人,内务府概不承认。”

“好的。”商贾忙道,“小老绝不会将债券转让或转卖。”

马鸣騄又将商贾个人信息详细记录:孙廷兰,南京本地布帛商,世居仓漕巷,身高五尺五寸,圆脸,短须三角眼,右脸有大痣,购十二归一年债一万两整,复购二十归三年债五千两整,银讫。

一式两份抄录好,旁边一个士子便拿来大印咣咣两下盖在上面。

“孙翁,此单据收好,兑付时需与债券一并出示,缺一则不可。”马鸣騄将其中一份单据给孙廷兰,另一份交士子送库房存档。

孙廷兰接过单据,吹干墨迹仔细收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