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文学 > 恶汉 > 第二五三章 董氏一门

第二五三章 董氏一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五三章 董氏一门

想要成立技击营,绝不是朝夕就能办到的事情。

董俷当晚认真的阅读了法正奉上这卷关于技击营组建的条陈,不由得拍案叫绝。

上一世,情报机关是如何运作?

董俷一点概念都没有。但是法正所列出的各种制度,无疑在目前而言可以用完美二字来形容。

当然,董俷可以肯定的一件事就是,这条陈绝非出自于法正一人之手。

把孙武十三篇的用间篇无限放大,一条条用间之法,让董俷看的是头昏脑胀不已。

这里面不仅仅有法正的想法,只怕更多的是来自于法衍的思考。

这父子二人,的确是有本事的人,为何以前没有听说过呢?董俷把法正找来,让他逐条的进行说明。董铁也在一旁聆听,听到那精彩处的时候,忍不住拍腿叫好。

有时候,董俷就很怀疑,眼前这个滔滔不绝,说的头头是道的法正,真的就是那个在演义中,并没有显露才能的法正吗?如果是一个人,那才真的是演义害人不浅。

董铁说:“主人,你觉得怎么样?”

董俷这才从沉思中醒来,发现法正已经讲解完毕,正一脸期盼的看着他。

“小铁,法正的这份条陈很好,我决定采纳。恩,这样吧,就由你来组建技击营,实为闇部。法正,此事既然是你建议,就由你来辅佐小铁,来进一步的完善。我会让马嵩、十二到你们帐下听令,需要什么,就告诉我,我会设法为你们解决。”

“喏!”

法正兴奋的手有些颤抖,小脸更是通红。

董俷又和二人闲扯了一会儿,董铁和法正告辞离去。

等这二人走了,董俷才走出了书房,直接跑去了蔡邕和刘洪所居住的院落。

这二老喜欢清静,所以单独居住。

董俷找到他们的时候,蔡邕正在抚琴,刘洪自斟自饮。看得出,二老的兴致挺不错,琴声袅袅,犹如仙乐。董俷对乐律并不算太精通,却能够从那音律中,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欢悦情怀。于是坐下来,在一旁静静聆听,也不敢出声打搅蔡邕。

一曲奏完,蔡邕按弦,琴声立止。

“西平,有事情吗?”

董俷连忙起身,“岳父,小婿确有一事,想要请教。”

“说吧……呵呵,我就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事情,直说好了。”

董俷犹豫了一下,“早先卢师曾为我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氏仪,另一个是法衍。氏仪的本事,我已经见过。而这个法衍,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好像非常的厉害。”

蔡邕一挑眉毛,“那又如何?”

“只是我有些奇怪,既然法衍如此有本领,为何没有人招揽他?甚至没听说过他呢?”

刘洪呵呵的笑了起来:“法季谋的才情,的确是有。当年他在雒阳为郎,后来外放安定,政绩也都是非常的突出。只是这个人……法季谋德行有亏,故而没有愿意用他。”

“德行有亏?”

董俷不由得一蹙眉。

事实上,对于士人而言,有没有真本事并不重要,德行风骨,才是众多士人所追求的东西。很多人把‘德行’二字看的很重,一旦得了‘德行有亏’的评定,就很难翻身。只是,董俷很想知道,这法衍的德行有亏,究竟指的是哪一个方面呢?

蔡邕说:“法衍此人,心胸狭窄,属睚眦必报的那一种人。早年未曾举孝廉的时候,同乡有得罪他的人,后来在当了安定太守之后,使尽了手段去报复同乡之人。”

董俷不禁嗤之以鼻。

这也算是德行有亏吗?

其实这种人,多了去,说穿了也不过是心胸狭窄而已,似乎和德行无关吧。

见董俷的表情,蔡邕如何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当然,这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关键是在于,法衍在雒阳为郎的时候,曾先后依附过很多人。特别是在党锢之禁中,这法衍为了报复当年张俭对他的轻视,居然和朱并联手迫害,依附与曹节之下。曹节死后,法衍就因故致仕,从此再未起复。”

张俭,在李膺时期,是八极之一,很有名望。

法衍不但迫害过张俭,还依附过曹节……怪不得没有人愿意用他。

刘洪说:“我也没想到子干会为你推荐这个人。西平,你用法季谋没有关系,但定要有制约才行。这次你能借弘农王之手,招揽羊续,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羊续的才华不在法季谋之下,有他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压制法季谋的私心膨胀。”

董俷点头,“老师说的在理。”

这其实又是一个平衡的手段,用羊续来平衡法衍。

董俷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变了……学会了用手段,学会了用计谋。可这,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事情。

和人要以诚相待,要推心置腹。

这是董俷在上一世就坚持的一个信念。

即便是重生于这个时代以后,在大多数时间里,他还是保持这样的信念。凭此,他结交了好兄弟,好部下。可是如果有一天,连这些人也要用手段的话,那实在是……

董俷不想这样,因为那样子过活,真的好累!

******

初平二年二月末,残破的雒阳,开始了大规模的修缮。

京兆地区的一场大战,实际上对当地的百姓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当一批批俘虏被押解往安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在他们看来,至少在今后的日子里,雒阳不会再遭遇战火。至于朝堂上的争斗,和平民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豫州等地的百姓因流寇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时候,京兆地区却聚集大批的流民。

如何安置这些流民,成了董卓一系人马在经历大战之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因为众多流民聚集在雒阳周围,势必会对整个司隶地区造成很大的影响。董俷在和羊续、法衍相商之后,拟出了他自立门户之后的第一份奏折,以解决这种状况。

往年,流民聚集,大多是朝廷赈济钱粮。

可实际上呢,流民往往因为这些赈济而越聚越多。毕竟不劳而获的感觉,还算不差。

如此恶性循环,本就紧张的国库又能支撑多久?

董俷的奏折,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以工代赈。由于流民过多,而朝廷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来进行修缮。

招募流民重修关城,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

这样一来,即可以解决李儒手中人手短缺的窘况,又可以安置一部分流民,无疑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第二个部分则是建议在京兆屯田。

这个主意是由法衍提出,正值春耕好时节,京兆的确因早先的战争,还有董卓对雒阳大户的血腥杀戮,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芜。屯田之法,只招收精壮。在一方面可以加强京兆地区的兵力,稳定司隶局势;另一方面,则可以消化一部分流民所造成的隐忧。

屯田之法自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主要是为了蓄养戍卒。

京兆地区的屯田,却是汉以来的第一次。由官府出官牛,每亩地需要交纳十斗粮草。京兆地区空闲有近四十万顷的土地,按照羊续的计算,可以吸纳至少三十万流民。

按照十抽一的比率,京兆地区一下子就多出了三万屯田军。

且不说这三万屯田军能有多少的战斗力,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京兆防御的压力。

董俷奏折中的第三部分,是迁移流民。

将滞留在京兆地区的流民,大规模的向边塞迁移,特别是五原、梁山、北地一线。

大批的汉民涌入边塞,可以进一步的同化边塞胡人。

数量上的优势,足以令汉民在边塞立足。北地、石城靠近朔方,而河套地区,却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土地肥美,水草丰满。举法衍的统计,河套至少可以吞下百万流民之巨。不但能缓解关东地区的流民隐患,还可以加强对边塞的控制,一举两得。

不管杨彪黄宛等士人对董家如何的不顺眼,可是在看到董俷的奏折后,也不得不连连称赞。

也许真的是老天都在护佑董氏一门。

五十万大军没有对董卓造成冲击,反而令其勇武之名传天下。

而这个董俷,即可以领兵打仗,也能够处理内政,难道说,是天要亡当今士族吗?

董俷的奏折,被称之为平流三策,很快就获得了绝大部分人的相应。

董卓二话没说,命令李儒依照平流三策的内容实行。一时间,一笔笔钱粮调拨出去,一批批流民得到了安置,竟然使得董卓在京兆地区的威望,一下子达到了巅峰。

而就在董俷呈报平流三策的第二天,老夫人的车驾终于来到了雒阳城外。

老夫人进京,并没有大张旗鼓。董卓原本是想要来个十里相迎,但是却被老夫人派人通知:莫要张扬。

的确,董卓如今正是在风口浪尖之上,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所关注。

只好派董俷出马,董卓则命人清理迎春门大街,收拾房舍,大开仪门,等待老夫人前来。

一大早,董俷领着王戎成蠡,率五百巨魔士,出城十里相应。

晌午时分,一行车队在官道尽头出现,缓缓的行驶而来。那为首的,却是一群盔甲鲜明的姑娘,旌旗招展,秀带飘扬,一杆描金大纛,正中间写着一个斗大的‘虎’字。两行大字,一行写着巾帼不让须眉,另一行则是‘敕勒川董’四个大字。

大纛之下,有一员女将。

胯下浑红马,掌中一杆绣绒大刀。身披荷叶甲,外罩大红色战袍,两根稚鸡翎飘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