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山庄过年沿用老风俗
一到夜晚,点亮灯笼,那真是五彩缤纷,翔鸾舞凤。
那时,街上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他们穿着新衣服,手里打着小灯笼,吵嚷着,欢跳着,奔跑着,放鞭放炮,充满了过年的欢乐。
今年特别高兴,二大爷还拉着杏儿哥一起,已经是好几次了,在祠堂门前吹唢呐。
到那时候,一街的小孩子,都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低声哼哼着。
刘家的几个弟兄和那些妯娌们,也会过来听听。
边听着,他们边悄悄地说着话,有时还低声的赞叹几句。
最令人高兴的是:有时候,老爷子拄着拐棍,拉着杏儿哥的『奶』『奶』,也会来到这里。
这时候,人群中就会爆发出一阵激动:[]决战苍龙113
房子离祠堂最近的那家孙辈,就会一溜烟的跑回家去,拿来两张椅子,给两个老人坐下。
这两个老人也会逗弄孙子们,每到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大把糖果,或者其他什么新鲜玩意儿,分给大家。
顿时,人群中道谢声就会连成一片。
不过,对于那些彩灯,老爷子规定:
除了祠堂门前挂着的那两盏大红宫灯,那叫长寿灯,要从除夕到十五整夜都亮着以外。
其他各处的彩灯,只在除夕和十五亮一整夜,其他的夜晚,每天只亮一个时辰,就要灭掉。
这样做:一来是为了节约灯油;
二来也是为了山庄的安全,山里风大,晚上打更的看不过来,极易起火。
灭了其他地方的灯,打更的只看好祠堂门前的灯,这就比较容易。
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做豆腐”,那是为了“斗富”,比一比看谁家来年更富。
“割年肉”,刘家庄从不养猪,那肉是七叔他们在山外买来的,每家都有份;
“杀年鸡”,这个得做,全庄里每一家都有鸡,宰杀几只,炖到锅里,庄子里那几天就处处飘肉香。
当然,过年的饮食很多,各家还得准备诸如年糕、炸丸子、年夜饭、更岁饺子等。
另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辛盘。
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用柏树叶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说是在正月一日饮用,能避邪祈福。[]决战苍龙113
五辛盘即以葱、姜、蒜、韭菜、辣椒等五种辛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
说是可以关恶、除瘟、通五体,也有贺新的意思。
到了腊月二十八,出外经商、做工、或有事情的人,都要赶紧回家过年。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这种年的团圆,只有这种团圆,才像一条扯不断的纽带,祖祖辈辈的把一家人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过年时若没回家,无论对本人,还是对全家都是一个打击。
唐时诗人高适,曾有一首诗就是说这种心情的: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看:这是多么愁苦的心情!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
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狱中的犯人,也会被释放回家团聚。
为了过好除夕夜,其实,从腊月三十的早晨开始,各家就忙起来了。
那一天,杏儿哥是在鸡叫三遍时就起来了。
起来后,匆匆吃了早饭,然后,与姐姐一起清洗门上的旧春联。
清洗完后,把爷爷写的新春联贴到门上去。
又把大爷、二大爷给写的大红“福”字,也贴到大门上。
最后,是贴上门神。
门上布置好了,开始布置屋里。
屋里主要是贴年画。
在中国的年画中,有所谓的“年画四大家”。
它们分别是:四川的绵竹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和江苏桃花坞的年画。
四家年画都各有其特点: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
『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
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艺术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
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当时画院的影响;
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特点是:
表现手法浪漫,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壮、朴实。
加上线条简练、挺拔、流畅,『色』彩艳丽、火爆、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豪爽、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和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东大汉”。
而江苏桃花坞的年画特点:
它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
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那是典型的“江南小女”。
也许是由于欣赏的习惯,也许是因为对于家乡的画,情有独钟。
每年年画与门神的选择,杏儿哥的七叔,大都是选自山东潍坊杨家埠的。
这不,今天,杏儿哥与他姐姐在自家墙上张贴的《二十四孝图》和《年年有余》,都是来自杨家埠的。
就在杏儿哥姐弟俩忙着贴画的时候,三嫂也没闲着,她在准备年饭,还在和饺子馅儿。